01过剩与有需 导师说,小农经济已经试验了几千年,还要再试吗。 在那个极度短缺的时代,物价平稳,基本生存物资通过“票证制度”分发到人,整个社会基本公平。 当下则是过剩时代,商品过剩,产能过剩,房子过剩,资本过剩,劳动力过剩(失业率)。物质极大丰富,但是普通人的消费能力有几人不短缺?流行于世的几种经济学理论(古典/新自由/供给/XX)一定都有其适用边界或者叫“BUG”。借助这杯中酒,以酿酒行业为观察点,寻找症结以及药方。 02酒业的悖论 在过去的2015-2022年,白酒产量持续下降并已经腰斩,但是同时期的规上企业总产值、利润总额却在增加。酒价越来越贵了。
从系统总成本维度来看,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等新技术一直在进步,酒企的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率一定是在提升的。那个以“优化配置资源”标签著称的市场自身,其效率也应该因新技术而提升。 然而事实却在打脸,酒民并没有从技术进步中受益。 花了更多钱的酒民,到手的酒只有原先一半的数量。这说明经济体系的底层逻辑至少是“消费者不友好”的。或者说,这个经济体系并不是服务于让底层大众走向美好生活的。 当然,也可能是因为贫富分化加剧,导致财富重心上移,也能走出图中的数据趋势。 03酒企在喊冤 在上图中,“规上”酒企数量减少了约1/3,全行业从“巨头化”进一步走向“寡头化”。留下来的规上酒企,能留着都是因为在营销方面有一定投入产出能力。 不做营销,或者做不好营销的酒企,就掉队出局了。 或者说,同样是割韭菜,快刀子把韭菜割完了,慢刀子没割到韭菜,就得出局。 显然,酒民心目中的对手盘——酒企,也是困于市场规则的“囚徒”。
往白酒行业之外看过去,GDP年年在涨,M2总额在涨,住户负债、企业负债、政府负债等债务余额都在涨。政府,企业,个人,似乎整个市场的参与者全是输家。究竟是谁赢了? 04基本商业模型 在消费端,人们被一个热词“躺平”高度概括着。 在供应端,市场主体们绝不甘心躺平出局。企业主与创业者们,正在扎堆扑向短视频领域,他们日夜忙碌,上传了越来越多的视频作品,把躺平的消费者一茬茬地淹没。 观察单个市场主体,基本的经济模型大致是这样:对商品赋予内涵(建立品牌),然后制作内容与场景,塞进传播路径,去占领消费者的认知。最终实现买买买。 在这个模型里,资本是最重要的要素,只要资本够强大,就能买到最牛的创意内容,占领更多传播,屏蔽更多竞品,教育更多心智,布局更多场景。一句话,资本通赢。 资本灌输给消费者的“教育”,是让消费者自愿缴纳更多“智商税”。例如某网红经济学家H老师说,买贵的才是便宜的,因为节省你试错的成本,贵是因为花了成本在传播上,所以才能被你发现。妥妥的以结果解释原因的毒鸡汤。 资本追求自我增值,资本让大者更大,弱者出局。然后就能提价,提价,再提价。资本从不怜悯消费者的痛苦。底层民众是他们“收割”的对象,而非“服务”的对象。 05谁在支配世界 资本强烈地影响着商业世界的规则与结果。资本,包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。后者是前者征战的版图。 国际金融资本集团,其权力标志是独家发行美刀。华夏举国之力,未解其咎。它的核心逻辑有这么几条: 1.社会上本无货币,贷款,就是货币发行。 2.假如本金全部归还,世上已无货币。利息将无法偿还,还得求发行方。 3.所以债务永远还不清,只会息上加息,全球永世为奴。 4.表面上的繁华与穷忙,推高对货币的需求,给金融资本贡献更多铸币税。 5.加息与和降息的权力,如同潮汐的力量,周期性地从全球收割财富。 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领地,表现为控制产业资本,控制企业甚至产业。它的运行逻辑包括这么几条: 只要控制了传播路径与呈现场景,对呈现内容进行取舍,就能“教育”消费者,信息传播主管道,抖/快/微/度/博/阿/东/浪,哪家没有跨国资本的身影? 品牌,能高溢价收割韭菜,资本推动品牌,本质是在打磨镰刀。 资本能跨国境、跨产业结盟。而消费者只能被疆界、行业分割成碎块。 一切弱化消费者、让其散沙化的文化,都在符合资本利益。
所以资本们推崇的文化诸如宠物、消费主义、女权、娘炮、不婚、离婚、丁克、武侠等。 在资本文化中,还藏着一类极为隐蔽的学说,比如阳明心学,主张“心即理”、“吾心即宇宙”,用“个人至上”代替社会准则。那么十亿人将有十亿套准则,社会将陷入无政府化的散沙状态。所以有识之士把阳明心学定为“邪说”。 06如何自救 作为底层的普通人,一旦意识到这些规则的牢笼,要怎么样才能自救? 渺小的个体够不着大国背后的金融资本。但个体每天面对的却是传媒与产业资本共同推出的消费品品牌。一个人的消费力量固然渺小,但十人百人千人呢?资本要对人群分而治之,有觉悟的底层就应当反其道而行,要抱团,要叠加力量。 对,抱团。 但是那么多的团购平台,底层民众缺乏技术力量自主建立,央媒曾经发文警告:资本平台搞社区团购,莫把手伸向身为劳动者的社区菜贩们。 所以,要抱团,但不能抱资本的团。
导师在抗美援朝总结会上说“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,是惹不得的。” 互联网公社,就有可能成为一种跨界的、看似松散,实则行动一致的组织形式。网上已自发诞生了许多这种“消费者社团”,谷神公社,就是其中现象级的一个案例。 07酒行业的痛点 就喝酒这件事来说,品质是刚需。不论是自己饮用,还是定制企业的接待用酒。名酒溢价太高,可信的平价好酒难找。 无数的智者曾经想过,与其不断试错,不如到源头去搞。 比如控股一家酒厂,或者自建一个酒厂。通过自主品控,实现可信酒源。但是,酿酒行业进入门槛实在太高。 在大A,机构们一致认为,白酒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,其它行业都有到达衰退期的那一天,而酿酒业没有终点。庄家放风参股并购酒厂,股票能拉出多个涨停。 但是酿酒业是个门槛极高的行业。 新建酒厂,要面对千万级的启动资金门槛、数年净投入期,需要专业技术团队与经营管理团队,要面对大品牌的份额壁垒。而成品的风味等级还是个未知数。 08谷神公社 虽然酿酒的门槛极高,但是难不倒有心人。一群天涯大V发起众筹成立谷神公社,建起中央酒库与酿酒基地。公社要为社员们解决来源可信、品质、溢价等难题。 公社没有走低水平的小曲清香路线,而是直接跳到塔尖——泥窖、大曲、固态发酵,也就是浓香型。 自己酿的原酒,按轮次封存进中央酒库的陶缸。两年后开坛分酒,社员按“预订+份额”的模式报名。分酒活动的时间在每年的春季三月与秋季九月。 每届分酒活动前,先准备2两装小瓶,社员们集体品评,在线讨论,然后每人再申报预定的份额数量。
不推广,不营销,没有中间商赚差价。靠着口碑相传,新社员在陆续加入,一些有机食品资源也加入进来,公社渐渐发展为生态+生活的“比邻社区”。 公社发起人金风泗水,在酒史领域著述颇丰,出版有《酒池琐话》文集。现兼任公社总工、首席调酒师。 09公社的优越感 在谷神公社流传着一句话“喝谷神, 内心油然升起智商上的优越感”。这优越感来自强烈的反差。 大厂与小厂,遵循同样的发酵原理,每生产1斤酒,各家的成本相差并不大。公社内部直接成本价,再看大A里TOP 酒企年报公布的毛利率,怎能没有优越感。 普通人的饮酒体验里,不乏“昏沉”、“晕”、甚至“断片”经历。但是公社分的酒,大家反馈说好像“喝的不是酒”,酒量在见涨,却总也不醉。打嗝是香的,回甘是甜的,三两下肚后,越喝越甜,简直停不下来。 在酿酒行业,调酒师极度依赖色谱仪的检测数据。另一个行业调香行业,为酿酒业提供各种单体香精,以及增香剂、助香剂、调酸剂、除苦剂、增稠剂等制剂。 口感VS健康,谷神公社本能地坚持“零添加”。 010经济新模式 公社里有位经济学专业的教授对此作出总结:谷神公社是一种新型的四位一体的经济模式,融合了投资—生产—消费—传播四个方面。既是文明本质的回归,也是新经济模式的探索。 I:invest,投资,M:manufacture,生产,F:fans,粉丝,C:consume,消费, 简写为IMFC。 公社酿酒基地的口号是“全心全意为酒民酿好酒”。为人民币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,既是目标,也是基本立场。 011加入公社 酒是农耕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,除了制曲、发酵、勾调这些技艺。酿酒还隐含着其它先决条件,包括天文、历法、农业,以及外儒内法架构下的社会秩序。缺一不可。 酒不仅仅是饮品,还承载着天地与英雄的祭礼、诗词与人文的情绪。酒是高级的食物,更是精神与审美的至高境界。 谷神认为,把酒酿好,仅是酒人应尽的本份,把文明流源传承下去,才是毕生的使命。 谷神公社宗旨:以酒载道,推动民族文化自信。 欢迎同道酒友,扫码进入公社新人群。
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海伦资讯网
2025-04-26
2025-04-26
2025-04-26
2025-04-26
2025-04-26
请发表评论